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16-07-29瀏覽次數:191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含多種教學方法靈活使用的形式與目的;教育技術應用與教學改革)

經濟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與更新,始終一以“現代化”為主線,以“常識化”、“網絡化”、與“理論化”為主旨,提高教學效果,以高效、快捷的方式傳遞經濟史的基本常識與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為此,我們在經濟史教學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常識與疑難問題并重

我們嘗試在系統講授經濟發展史的基本過程的同時,鼓勵學生對感興趣的疑難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般地,留出課堂教學的最后10分鐘以便讓學生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形式多樣,老師也往往參與其中,對各種看法或觀點兼收并蓄。學生提出的問題既有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細節問題,也有經濟史理論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多有見地,也很尖銳。這既使師生互動,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科研。當時間不夠時,學生多與教師另約時間討論,或在網絡平臺上進行交流、溝通。

二、預留課后作業

經濟史課堂鼓勵學生獨立進行經濟史研究,認真布置課后作業,每學期都鼓勵學生自辦經濟史刊物,傳播經濟史常識,提高學生學習經濟史的興趣,并在刊物上討論經濟史的疑難問題。

三、師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在經濟史教學中,主要根據學生興趣程度與經濟史的疑難問題開展課堂討論,議定討論題目,布置討論題目的知識背景,討論氣氛熱烈,各抒己見,然后由教師進行歸納。

上述措施的總目標是培養和訓練學生經濟學的思維能力與鞏固經濟史常識。

四、建立專業網站、全部采用多媒體教學

積極利用我校PP教學平臺,引導學生利用各種網絡資源,充實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效果,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經濟史課堂充分利用現代先進的教學設備,是經濟史課堂在學生視覺、感覺和聽覺全面和諧的基礎上,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