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宣布終止發明專利加速審查計劃
2025年6月9日,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發布公告,宣布自7月10日起正式終止發明專利申請的加速審查計劃(Accelerated Examination Program)。該計劃將僅保留于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因其缺乏替代性快速通道。發明專利申請者需轉向優先審查計劃(Track One),后者以更高費用和更簡流程(無需預檢索或審查支持文件)實現加速,年受理量上限已從2019年1萬件增至2025年2萬件。
注:公告原文可查閱USPTO官方網站新聞欄目(如題圖截圖所示),點擊本文文末“閱讀原文”可直接跳轉至USPTO官網。
終止動因:三重資源矛盾
緩解積壓壓力
USPTO專利積壓量已從2019年的54萬件飆升至2024年的78.5萬件,首次審查周期從14.7個月延長至19.9個月;加速審查需技術中心額外審核合規性,2024財年約33%請求被駁回,造成資源浪費。
使用率持續低迷
2014-2024財年,加速審查年均請求量不足100件,且逐年下降。相較之下,Track One因流程簡化(無需預檢索)更受青睞,成為主流加速渠道。
行政冗余與成本沖突
維持加速審查需單獨制定規則、培訓審查員并分配預算。而USPTO近年面臨通脹壓力與運營成本上升,2025年已上調專利官費(外觀設計漲幅達48%),冗余程序加劇行政負擔。
歷史脈絡:從興起到替代
2006年:加速審查計劃推出,要求申請人提交預檢索報告及審查支持文件,流程復雜。
2011年:《美國發明法案》創設Track One,以“付費提速”為核心,免除多數前置要求,迅速擠壓加速審查的生存空間。
2025年4月:外觀設計加速審查因欺詐性申請激增被暫停,但此次發明加速審查終止屬永久性制度更迭。
在美申請專利商標的應對策略
發明專利申請:轉用Track One,需支付4000美元官費(大實體),平均審查周期約10.8個月。
外觀設計申請:仍可嘗試加速審查(若未來重啟),或通過海牙體系提交國際申請(6-12個月獲權,覆蓋99國)。
合規警示:避免虛假聲明“微實體”資質(年收入≤10萬美元),否則面臨三倍官費追繳及黑名單風險。
出海企業知識產權應對策略
1.巧用“時間差”布局全球優先權
通過《巴黎公約》在審查較快的國家(如中國、韓國)先行申請,利用12個月優先權期進入美國。
例如:某服飾品牌2024年6月在中國獲外觀專利后,2025年5月進入美國申請,既規避加速審查暫停期,又保留優先權日對抗后續仿品。
2.分案申請+延遲審查 組合拳
提交美國非臨時申請時,聲明延遲審查(最長3年),期間根據市場反饋決定是否推進。若發現仿品涌現,可立即激活審查并提交分案申請,通過“母案保日期,分案爭速度”搶占主動權。
3.強化申請文件“一次過審”能力
近年30%補正通知因附圖不合格引發,可采用3D建模生成多視角線框圖,確保符合標準。USPTO數據顯示,附檢索報告的申請審查意見輪次減少42%。可附上現有設計對比分析,主動證明創新高度。
4.開辟“曲線加速”通道
通過專利審查高速公路(PPH),如在日本、韓國先獲權后,可申請美國審查加速。對含技術特征的設計,關聯發明專利適用Track One優先審查(年配額15000件,平均獲權期10.8個月)。
USPTO此次調整直指質量與效率的再平衡。在審查資源受限的背景下,淘汰低效程序、聚焦主流通道(Track One)成為必然。對于申請人而言,合規性與戰略靈活性愈發關鍵——無論是利用全球優先權布局,還是通過分案申請+延遲審查組合控制成本,均需在變革中靈活應變,提前錨定路徑。
-
喜歡(11)
-
不喜歡(3)